黄根青的 “田园梦”:从村干部到种粮大户,2200亩粮田带动50人增收
2025-10-09 10:37:5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李娟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451

新双峰客户端10月9日讯(通讯员 王玖华)大棚里秋辣椒花开得正艳,田垅间晚稻沉甸甸压弯了穗,丰收的气息在田野间弥漫。近日,59岁的黄根青蹲在田埂上察看再生稻生长情况,手指向公路沿线连片的稻田,语气里满是自豪:“从梓田到沙塘、沙坪,这7个村都是我的产粮区,总共流转了2200多亩土地,涉及1500多户农户,光每年的土地承包费就有30多万元。多亏党的‘三农’政策好,现在种田是越种越有奔头!”

黄根青是沙塘乡梓田村人,在与土地打交道前,他曾担任过两届村干部。回忆起转行种粮的缘由,他的眼神多了几分坚定:“那时候看着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,留下的老人和孩子没力气耕种,好好的土地就这么闲置着,心里实在不是滋味。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老祖宗传下来的种田基业不能丢,粮食是饭碗,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——‘有了粮心不慌’,这句话我一直记着。” 正是这份对土地的执念,让他下定决心辞去村干部职务,拿起锄头、当起种田郎,而这个决定,也得到了妻儿子女的全力支持。

2016年,黄根青的种粮事业从“小打小闹”起步,最初只承包了本村本组的80亩水田。当年秋收后一算账,除去各项成本,净赚了2万多元,再加上国家的种粮补贴,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他尝到了甜头。“原来种田不比打工差!” 这一发现让黄根青的种粮热情越发高涨,他开始逐步扩大种植规模,从本村到邻村,从几十亩到几百亩,再到如今横跨7个村的2200多亩,种植面积翻了近30倍。随着规模扩大,他还带动了周边5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,每年发放人工工资超50万元,为乡亲们铺就了一条家门口的增收路。

为了让种粮更高效、更专业,黄根青在2016年4月就成立了“双峰县根青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”,不久后又组建“根青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”。他陆续投入200多万元资金,添置了收割机、插秧机、烘干机、旋耕机等农机农具80多台套,打造出“机耕、机播、机插、机收、机运、机烘”一体化的农机服务体系。如今,他的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已覆盖沙塘、梓门、井字等4个乡镇,服务面积达6000多亩,成了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的“主力军”,还多次荣获“种粮标兵”“种粮大户”等荣誉称号。

“当初选对了种田这条路,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,没让土地荒废!” 谈及这些年的坚持,黄根青语气朴实却有力,“接下来我还想多种田、多产粮,不光自己把日子过好,更要为守护粮食安全、助力乡村振兴多出点力。”

一审:李娟

二审:王宏毅

三审:刘郁鑫

总编:刘颂阳

责编:李娟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